(五) 2013/5/11

玩過了D7000之後,感覺上自己對DSLR的操作漸漸熟悉,也對一些專有名詞和拍照的一些要點逐漸掌握到,不過只在我(目前)最喜歡的機身上打轉似乎有點無趣 ((笑

不只這點,我也想嘗試對家Canon相機的發色以及操控是否會如此地駕輕就熟,也想給自己一個答案:為什麼很多人使用Canon相機,是否它的發色如此討喜?

於是,在一次計劃著到新店和美山拍螢火蟲的偶然機會中,我選擇了[Canon 500D + Sigma30F1.4]。不過當時並沒有租快門線加上螢火蟲比前幾個星期還要少很多的情況下,只能用疊圖的方式勉強收尾。而值得慶賀的是第一次接觸了副廠鏡頭,而這種念頭是我在以往不會有的想法,是因為我之前一直覺得副廠是給沒有多少預算的人玩的,且畫質較差較鬆軟,可以脫手的機會低。但是經過這次試驗之後發現副廠只不過是其中一種選擇,而不同的(副廠)鏡頭都有它的特點和優勢,所以並不需要存有副廠就是比原廠鏡頭低一階的想法。

而隔天在下雨卻又不想悶在家裡的因素下,到銀河洞賞瀑。原本在晴天水量稀稀落落的瀑布,在豪雨的灌注一下聲勢驚人,彷彿人間仙境,而我也刻意地繞遠路走到貓空,算是順便體驗了Canon相機的握感以及其耐候能力:我是否需要一台耐候的DSLR呢?

 

(六) 2013/5/21

不久之後,攝影社舉辦了棚拍,也初次接觸了閃燈。玩過了Canon初階相機500D之後發現相較於D7000少了許多細部的設定,同時也代表著可以讓使用著自行調控的彈性變少了,總覺得沒有甚麼樂趣,所以就趁此機會租了中階機[Canon 60D + Sigma 17-70F2.8-4 + CANON 580EX II]。

閃燈是在很倉促的情況之下學到它的皮毛。在還沒有接觸閃燈之前認為它指市內閃的加強版,殊不知其功能之強大到需要下比鏡頭還要多的工夫才能稍微順手。

 

(七) 2013/6/2

炎炎夏日,攝影社舉辦了外拍,地點在自來水博物館,而選在這種場景外拍想當然是拍泳裝model囉。

這時候,我又想試試別種選擇,是因為Canon的初階中階機都已經玩過,而Nikon卻只有玩中階機而已。看著各個型號的單眼的功能介紹後,我選擇了[Nikon D5200 + 50mmF1.4G]。外拍的成果沒有到驚豔的程度,反而是在過程中向老師借的[Canon 6D + Sigma 18-35F1.8(?)]的成像領我感到訝異。

我需要直上FF嗎?

下午才是D5200做為主角。第一次使用了相機內建的HDR以及用不輸D7000的多點追焦方式用非長鏡頭打鳥。而它的高畫素也產現了它的長處: 縱使白鷺鷥在照片中不成比例,但只要將圖片這麼一裁切,不只大致上的型體,連羽毛也清楚可見。而這一些還是要仰賴D5200的追焦的功力,不管物體再小,對焦精度和速度還是令人讚嘆。

我需要直上FF嗎?

 

 

(八)

en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ntydu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